施工案例
时间: 2025-11-06 19:56:05 | 作者: 施工案例
工程质量必然的联系到百姓的住房安全、出行保障等切身利益,是民生领域的重要底线。近日,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布6件工程建设质量典型案例,精准聚焦地基防水等隐蔽工程缺陷、三包一挂等行业突出痛点,通过司法裁判清晰界定建设、施工、设计等各方责任边界,为行业发展划定质量红线。
地基基础、屋面及厨卫防水等隐蔽工程如果出现质量缺陷,维修成本高且易引发纠纷,而施工方对此负有明确的法定保修义务。典型案例中,某建安公司承建的住宅项目虽通过竣工验收,但交付后不久,不少业主反映卫生间、外墙出现渗漏问题,墙面霉变、家具受损等情况频发。法院经核查确认,渗漏系施工时防水工艺不达标所致,且仍在保修期内,最终判决该公司无偿开展全面修复工作。
法院在判决中明确强调,施工人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负有终身责任,竣工验收仅代表工程符合当时验收标准,不能成为规避质量缺陷的免责金牌。依据《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因施工人问题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的,发包人不仅有权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内无偿修理、返工或改建,因维修造成的工期延误等损失也可依法追偿。
工程建设实行全流程质量终身责任制,勘察、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任一环节出现失职,都可能引发质量上的问题,相关责任方需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。某商业综合体修复项目中,建筑设计企业为压缩成本,提供的设计图纸未符合建筑安全规程中关于承重结构的技术规范,实施工程单位现场核查时发现图纸问题,但为赶进度且担心影响与建筑设计企业的合作,未提出异议仍按图施工,最后导致整体的结构存在安全风险隐患。法院审理后,根据双方过错比例,判决建筑设计企业承担60%损失,实施工程单位承担40%损失。
此案例清晰传递出各环节守责的核心原则:施工方并非单纯的按图施工机器,发现设计文件存在违规或安全风险隐患时,有义务及时提出书面异议;建筑设计企业作为项目发起方,更需对设计文件的合规性、安全性严格审核,绝不能为降本提速牺牲工程质量,各主体需形成质量管控合力。
违法发包、非法转包、违法分包、挂靠施工(即三包一挂)是工程质量的心腹之患,这类行为往往导致资质不符、层层盘剥、质量管控缺失等问题。某保障房项目施工中,法院审理时发现,实际施工团队并无相关资质,而是通过向某大型建筑集团支付管理费的方式挂靠其名下,该集团仅收取费用却未履行任何质量监管义务。法院随即固定相关证据,向项目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司法建议。
当地住建部门收到司法建议后,立即成立专项调查组,结合法院提供的证据线索开展核查,最终确认该建筑集团出借资质的违法事实。这种司法裁判发现线索+行政监管精准查处的联动模式,有效斩断了三包一挂的利益链条。
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不仅是司法裁判的示范,更为工程建设行业树立了质量底线,唯有将质量责任刻在心上、落在实处,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